婚礼习俗
Wedding customs
emc易倍app廉洁家庭建设丨晋阳街道吉福社区:涵养清廉家风 推进社区治理
为推动新时代清廉蓉城建设“七大行动”,充分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廉洁文化的感染力、穿透力和影响力,武侯区近期推出了5个有成效可展、有经验可学、有亮点可晒、可复制可推广的,让我们从这些样本中不断学习提升、总结经验,助力建设廉洁家庭“小细胞”,营造清正社会“大环境”。
吉福社区是典型的多民族混合居住型社区,拥有不同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近年来,吉福社区以“吉祥幸福和睦家”为目标,围绕解锁家风密码、培塑传承良好家风、厚植清廉文化土壤三个方面,通过培育好家风,引导居民树立向上向善的良好风民风。
一是组建专家顾问团队,加强分类辅导。依托“石榴籽协调室”,社区组建了由“婚姻家庭咨询师、专业心理咨询师、公益律师、民事法官、检察官”等各类专家组成的专业团队。专家团队坚持受众自愿接受为主的专业干预原则,通过建立档案、访谈、问卷等形式,运用专业知识为从法治、道德、家庭等角度,挽救濒临破碎的婚姻、处理家庭危机,解锁家风密码。
二是健全六步工作法,规范吉福家风馆建设。利用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家风家训文化宣讲基地——吉福家风馆,建立定期值守制度,创新“一听、二问、三交心、四评估、五辅导、六回访”的六步工作机制;同时,深入挖掘辖区内的优秀家风家训,选出家风家训示范户,并通过公众号等方式广泛宣传,引导居民注重家风建设,通过家训引领教化,让广大群众“行有规则”,推进移风易俗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三是“线上+线下”,实现双向联动。搭建专家顾问团“幸福邻里”“智慧妈妈团”等微信群,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免费为有需要的家庭和群众提供婚姻家庭辅导服务。线上通过案例和故事的定期推送,弘扬传统家风、普及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同时通过在线咨询,开展有针对性的个人婚姻家庭辅导服务。线下则基于居民自身需求,开展个案分析、交流沟通。
一是深入挖掘婚俗礼仪,打造婚俗博物馆。根据社区多民族聚居的特点,依托拉孟(唐卡)绘画中心,通过各民族传情媒介、恋爱信物、婚礼用品、新婚盛装及音影视频,展现社区各个民族不同时期的婚礼习俗,见证传统婚俗礼仪时代的变迁。婚俗博物馆婚礼活动、婚姻主题沙龙、婚姻宣传教育相结合,进一步吸引传统婚姻家庭文化中精华,让中华优秀文化星火相传。
二是成立民族文化之家文艺宣传队,宣传婚俗新风尚。以“民族文化之家”为载体,通过定期举办“恋爱小纸条”“吉福花开艺术节”等活动,以故事分享、剧本创作、歌谣传颂等方式,摒弃错误的婚俗馆和不健康的家庭教育观,传播和谐、文明的新时代婚姻家庭正能量。
三是丰富活动载体,培育新时代好家风。围绕“选模范、立标杆、树典型”的目标,建立常态长效、上下联动的典型选树培育机制,常态化开展“最美家庭”评选、家风故事宣讲活动,组织微网实格走家串户,对照各类典型评选标准逐项打分,最终由居民代表大会公开评议,形成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浓厚氛围。
一是形成《居民公约》,强化自治共治。针对天价彩礼、铺张浪费、低俗婚闹、随礼攀比等婚乱现象,通过红白理事会将提倡文明节俭婚俗新风写入《居民公约》。同时,充分发挥自我管理服务监督作用,依托“共享奶奶”“故事爷爷”等特色品牌项目,引导居民摒弃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旧俗陋习,通过源头治理,倡树文明婚俗。同时,严格落实党员干部婚丧嫁娶报备制度,加大对党员干部违规操办责任追究力度,让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引领喜事新办简办新风尚。
二是因地制宜,选树典型强化带头作用。通过“定向邀请+社区征集”的方式,面向整个社区征集多民族婚姻家庭故事,挖掘正向婚俗文化、家风文化典型;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进行宣传emc易倍app,开展“新人新风、和睦家庭、明理婆婆、孝贤儿媳”等专项评选活动,发挥榜样的带动作用,让群众见贤思齐。为充分发挥廉洁家风在党风廉政建设和社区发展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吉福社区依托“民族文化之家”“博物馆”等载体,创造三国文化、廉洁文化、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题材的唐卡作品,以家国情怀故事、红色榜样事迹、时代楷模展牌等形式弘扬廉政文化和先进典型。此外,吉福社区还培养了一批“全龄人群”的故事讲解员,通过吉福龙门阵、“板凳议事会”等形式,开展红色故事、家风故事宣讲活动。
三是推动居民参与,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吉福社区以传承和弘扬优良家风为核心,以筑牢拒腐防变家庭防线为目标,把家风建设作为作风建设重要内容,引导党员和群众代表提高政治站位,自觉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带头廉洁治家,公私分明、亲清分开,严格家教家风,从严管好家属子女,经常监督、提醒、警示,教育督促他们遵纪守法、尽心尽责工作。把红色教育贯穿党员教育管理全过程,充分利用“七一”建党节、支部主题党日等时机,瞻仰革命遗迹,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牢记初心使命,把红色基因融入党员干部精神血脉。
吉福社区通过将家教家风建设与清廉载体贯通融合,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基层治理相结合,教育引导居民群众传承红色基因、滋养浩然正气、增强自律意识、重视家庭建设,构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