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倍·(emc)全站官网-Apple App store

您现在所在位置: emc易倍 > 婚礼习俗

婚礼习俗

Wedding customs

家国同庆 见证幸福丨“集体婚礼”圈粉无数年中欧·体育生态物联网轻人!为爱减负倡扬婚俗新风尚

2024-11-29 03:59:39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中国家庭幸福生活引领者,专注女性成长与婚姻幸福,探讨如何更好地爱自己、爱家人。《婚姻与家庭》杂志出品。

  《诗·郑风·丰·笺》中写道:“婚姻之道中欧·体育生态物联网,谓嫁娶之礼。”20世纪40年代的著名婚姻史专家陈鹏先生在《中国婚姻史稿》中写道:“中国婚姻制度,导源于礼,而范之以令,裁之以律。”

  婚礼是一个人生命历程中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事件,蕴含着人们对未来婚姻生活的美好希冀,也宣示着步入婚姻后的重要角色转变和责任担当。

  所有民族和国家都非常重视婚礼仪式,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婚礼,如儒教婚礼、印度教婚礼、基督教婚礼等。婚礼不仅承载着个人的幸福,也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彰显社会价值观念的重要场域。

  然而,近年来,国内一些地方存在的高额彩礼、低俗婚闹中欧·体育生态物联网、铺张浪费等现象,让美好的婚礼变了味儿。全国各地在推行移风易俗过程中,始终把婚俗改革作为一项重要内容,通过举办不同形式的集体婚礼等方式,积极倡扬新型婚育文化,积累了很好的经验。

  日前,全国妇联宣布联合中央有关部门于9月在北京主会场、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多个分会场同步举办“家国同庆 见证幸福”2024年全国万人集体婚礼。

  在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由官方举办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一场集体婚礼,充分体现了国家之于婚礼的高度重视及其传递出的家国文化,在推进婚俗改革、倡树新型婚育文化、助力婚姻家庭幸福方面的独特性、标志性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集体婚礼的出现是中国婚礼习俗变化发展的重要体现。20世纪30年代,随着新生活运动的兴起,一些地区开始提倡西方的新婚仪式。集体婚礼因其经济上节俭朴素、形式上隆重热烈、风格上更加现代的特点,受到了当时政府和年轻人的推崇,并作为一种新的结婚方式开始在中国流行。

  1935年,上海首倡集体婚礼。汉口、北京等地紧随其后,于同年11月1日举行集体婚礼。这种新颖的婚礼形式迅速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开来,并成为当时的一种社会新风尚。

  抗日战争胜利后,集体婚礼继续存在,由官方定期举办,且相当频繁。例如,汉口政府在1946年至1949年期间就举办了10届集体婚礼,每届都由市长证婚。

  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集体婚礼重新得到提倡。在20世纪90年代,集体婚礼在北京有了专业的婚庆公司组织举办,其规模一届比一届宏大,水平也有了极大提高。

  2011年开始,为了扭转民众在婚嫁生活中“轻登记、重婚宴”的倾向,民政部开始在部分地方的婚姻登记机关试点开展“婚礼式”颁证服务,使得新人的结婚登记更有纪念意义。不少婚姻登记机关还针对特殊群体或是特定节日,组织开展“集体式颁证”服务,邀请领导、劳模、社会知名人士担任颁证人。

  作为一种新式的婚礼形式,自20世纪初以来,集体婚礼经历了多次发展和变化,逐渐适应和满足不同时代年轻人的需求和期望。

  “集贤纳福,共缔良缘;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金秋九月,全国妇联联合中央有关部门举行的“家国同庆 见证幸福”2024年全国万人集体婚礼,正是顺应新时代新型婚育文化的一场恰逢其时、适逢其会的盛典。

  从周朝制定的“三书六礼”到近代的“文明婚礼”,再到随着特殊时代背景兴起的“革命婚礼”,以及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转型而越来越多样化的婚礼仪式,时代的更替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都在婚礼这一人生大事中折射展现,而新时代的集体婚礼以多样的形式和风格,奏响了新型婚育文化的时代之音。

  新时代的集体婚礼形式多样,注重对优良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新时代文明精神的发扬。当今,集体婚礼摒弃了传统婚俗文化中存在的腐朽封建文化和宗族观念的旧影,采取更为简洁、更加充满现代文明风尚的仪式,简化了传统婚礼中的一些繁文缛节,选择性地保留了一些优良的传统婚俗特色。

  在山东聊城的水上集体婚礼,新郎们乘船去迎接自己的新娘。完成过福门、跨火盆、跨马鞍等传统仪式后,由全国最美家庭荣誉获得者作为特邀颁证员为新人颁发结婚证,传递优良家风。

  还有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现场雕刻葫芦,为新人送上祝福。既保留了传统婚礼中寄托着对新人婚后生活美好祝愿的民俗环节,又在新人们的人生重要时刻带来了“最美家庭”的榜样力量。

  在吉林长春,集体婚礼的现场铺设红毯,装扮国风婚礼主题景观,新人们在司仪的引导下行“拜堂礼”“合卺礼”“佩绶礼”“婚书礼”等礼仪,既体验了传统婚礼的古典之美,又践行了现代文明理念。

  集体婚礼还具有组织有力、统筹高效、策划精心的特点。举办婚礼的场地不仅有婚姻登记处,还有生态公园、文创园区。迎亲的方式既有新能源的大巴花车,也有复古的人力三轮车。证婚人既有党政机关领导,也有道德模范。

  婚礼仪式上新人们有的共同种下花草树木寄托生活的新希望,有的一起签署“文明婚俗新风”承诺书,带头树立文明、节俭、高尚的婚俗意识。在传统与现代交织的集体婚礼现场,一对对新人的笑脸洋溢着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期许和信心。

  新时代集体婚礼积极倡导婚事新办、喜事简办、移风易俗的新观念,营造节俭办婚、勤俭持家的文明风尚,反对高价彩礼、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树立积极健康的婚姻价值观和婚庆消费观。

  由于集体婚礼的公共服务属性,通过集体婚礼的形式,新人可以节省大量场地费、酒席费、婚纱租赁费、摄影摄像费等方面的开支。不仅切实减轻了经济负担,收获了美好浪漫的婚礼体验,更有效倡扬了反对大操大办、崇尚勤俭节约的婚育新风。

  简办的是婚礼,厚植的是精神,让婚礼简约而不简单。新时代的集体婚礼通过别出心裁的设计,为新人们提供了庄重不失浪漫的仪式感,更为这些刚刚组合的小家庭提供了精神给养。

  比如,有的集体婚礼将喜事与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以“碳中和”为主题,没有花哨的婚纱和豪华的汽车车队,新郎新娘都穿着白色的T恤,乘坐公共汽车到达婚礼现场;

  有的集体婚礼开通了“幸福号”观光巴士,带领新人们参观名人故居,沉浸式感受名人大家家风家训的精髓;

  更有一些集体婚礼由当地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主办单位负责人为新人证婚,在集体的见证下彰显了新时代新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也让新人们感受到了来自国家、集体和全社会的关怀与祝福。

  2023年10月30日,习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指出,“要积极培育新型婚育文化,加强对年轻人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的引导”。

  我国有4.9亿户家庭,家庭建设是国家建设、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而一场场集体婚礼正为一个个新家庭的启航鼓起风帆。全国妇联举办的全国万人集体婚礼,正是贯彻落实习要求的一项具体举措,是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婚俗改革的生动实践。这一场新时代的集体婚礼,既把握了婚礼背后的“理”,也传承着仪式之中的“义”。

  倡扬新风,在全社会营造婚事新办简办的浓厚氛围。根据《腾讯结婚行业洞察白皮书2021年版》的数据,每对新人结婚平均花费17.4万元。高昂的结婚花费和随之而来的铺张浪费、大操大办、天价彩礼等问题,以及低俗婚闹等传统婚俗中的糟粕仍然存在。

  而在婚俗改革中,对于涉及个人意愿、需由个人做主的方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柔性方式更易于灵活地贴近民众的实际意愿。通过集体婚礼这样一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文化活动树立积极的典型示范,尤为必要。

  凝聚人心,增强青年人对积极向上的婚恋观和家庭观的心理认同。婚礼是人一生中关键的过渡仪式。在这个过渡仪式中,一对男女向人们宣告,他们有能力承担起未来的家庭责任。

  因此,婚礼便有了两个核心功能:展示功能与认可功能。当婚礼的参与者由两个家庭/家族转变为集体,集体婚礼仪式也就成为表达国家与社会、文化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种媒介,推动着对新的婚礼仪式和婚俗文化的社会认同,向社会传递积极向上的婚恋观、家庭观,让年轻人增强家国情怀,感恩党和国家对个人婚姻家庭幸福的关心厚爱,更愿意选择与时代同行,拥抱新型婚育文化,增强践行新婚俗的荣誉感,让自己的婚礼更有纪念意义、更具时代风貌。

  原标题:《家国同庆 见证幸福丨“集体婚礼”圈粉无数年轻人!为爱减负,倡扬婚俗新风尚》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中欧·体育生态物联网中欧·体育生态物联网

搜索